• • •
究竟,理容院之城市的關係是什麼?
理容院與城市的關係,為何值得我們一再探討呢?應該這麼說,理容院的代表著臺灣六零至九零的歲月縮影,淺白來說即是千禧年前,科技網路尚未主宰生活的黃金年代。每個城市都或多或少的留存理容院的痕跡,因為時代的演變,有些理容院早已歇業。
在男主外、女主內的年代,理容院是紳士們打理儀容、社交、放鬆心情的重要場域。以下有幾個在理容院由內到外小細節,讓我們一起思考探討!
髮型時尚
理容院最重要的寶藏,當然是理髮師技藝。而理髮師即是掌握、了解當代髮型潮流的一群人。理髮師剪出髮型潮流,想追求潮流的人便會來到理容院指定:我要那樣的造型,並形成環環相扣的概念。髮型時尚的演變也會隨著當代的文化、經濟、流行、音樂、審美標準、社會風氣有所不同!
延伸影片:https://youtu.be/dpCjIfguvPs
服裝搭配
延續上方所說,髮型時尚隨著當代的文化、經濟、流行、音樂、審美標準、社會風氣有所不同,服裝的搭配也會因髮型而改變。當然也有萬年不敗的單品,例如牛仔褲、貝雷帽!不過可以思考的地方是,時尚潮流是流動的,尤其近年回流的復古風潮,服裝搭配會很明顯的回到過去曾經的流行。
音樂MV
如果大家有看上方的「延伸影片」,就會發現許多風潮的源頭是來自於音樂文化、明星們的妝容打扮等等。包括 1960 年代的披頭四、1980 年代的小虎隊、2000 年代受嘻哈文化影響,服裝與髮型皆有所轉變。音樂是時代的紀錄與縮影、流行的指標,歌詞的字字句句,更是映照出現代人的思想、煩惱、憂慮和期盼。
個人打理
理容院除了打造男士的造型,也包含細節的個人打理,同時在理容的過程中,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打理自己的習慣。男士的修指甲、擦鞋、掏耳、刮鬍等等,或許是自己來也是可以完成,不過在理容院是一種儀式感,給自己更完善的打理流程,也是一段休息與享受氛圍的時光。
城市縮影
理容院在臺灣六零至九零的黃金年代,代表那個時代的男士的生活樣貌、理容院佈滿生活所需的日常用品、器具,臺南是他們所在的城市,有一部份也代表著,在還沒有網際網路的年代,他們是如何生活、在工作之餘的休閒娛樂。在那年代能上理容院的人,都有相當程度的經濟水平,或許理容院也是當時中上流社會的社交、與朋友寒暄的場所呢!
• • •
我們為何談城市?
那天和敬淳進行例行性開會,她說她最近開始嘗試聆聽原本覺得吵雜的「那卡西」,是爸爸媽媽時常播放的背景音樂。其中她提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那卡西是我們父母年輕時聽到現在的音樂,但因為時間和時代轉變,這些歌和他們一起變老了。父母曾經年經,而這些歌曾經是流行音樂。
我也覺得很意外,老理容院能夠給予人們的提點,不只是提醒我們在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可以反應出身心的狀況、在物件和空間留下當時的生活型態、在氣味與氛圍回想起自己的童年,也可以爬梳我們沒有經歷的年代,他們的時尚和流行。
隨後敬淳與我分享她持續在推動理容院的計畫,當然我們都知道,現今的人們從理容院走向潮店、理髮師們也漸漸地來到退休年齡,也許理容院在未來的某天將會逐漸地消失。但時光一去不復返,與消失一樣重要的便是把握此時:在現在的能力和時間允許,我們要如何去生活在此刻。臺南是一座很有意思的城市,有新穎的建築,彎進另一條路卻可以看見歷史的痕跡,也是敬淳會讓理容院的主題是「城市博物館」的重要原因。
「理容院的服務喚醒被忽略的身體『觸覺』;敷在臉上的護膚品讓理容院裡那特有的『嗅覺』,勾起我們童年回憶。店內流動的那卡西樂聲的『聽覺』,讓我們重新爬梳台灣風華年代的流行音樂史;看見空間裡的器物的『視覺』,反思當代生活器物的演變。在理容院裡,你會重新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體上,自身體內部向外感受自己與的存在與感受到生活的療癒無需遠求的新鮮發現。」敬淳寫道。
如前面提到的「生活在此刻的城市」,爬梳過往的生活脈絡有眾多形式,理容院是其中之一。理容院對我來說最難能可貴的是,他承載當時城市與人們的記憶。而我們只能在一點一滴流逝的日子裡,透過觀察與體驗而抓住一些什麼。例如,敬淳透過嘗試聆聽「那卡西」音樂,進而理解父母長輩的年輕愛好,甚至是臺灣的流行音樂史;而我也帶著理容院散步旅行的模式,回到臺北與這座熟悉既陌生的城市,慢慢相處;參與本次版畫與線上誌的共創成員,相信大家都有各自的詮釋與想法。
無論你是否有參加過城市洗頭車的活動,又或者透過這次的線上誌,我們很歡迎也期待你擷取片段,獲得新的觀看視角,帶回你生活的城市。
後記:最捨不得的地方不是消失,是來不及傳承便直接消失了。處在一個快速創新、同時快速淘汰的時代,不停地獲得又失去了些什麼。希望我們都在夾縫裡,觀察和了解自己最愛的人事物,並珍惜的保護好它。